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半个时辰后。
乾清宫。
朱棣见到了还没有休息的朱元璋,将朱高煦调查到的情况做了详细的禀告。
“儿臣不敢欺瞒父皇,高煦目前还没有掌握到确凿的证据,来证明是晋王世子指使人散播谣言并杀人灭口。”
听完朱棣毫无隐瞒的汇报,以及最终的结论,坐在榻上靠着软垫的朱元璋幽幽长叹了一声。
他望着朱棣略做沉默,接着缓缓说道:“就在刚才,咱已获知此事的来龙去脉。”
原来,潜伏在晋王世子身边的锦衣卫密探,已经查到了晋王世子萌生野心,抹黑朱棣,推其父晋王上位的证据。
可惜,天下间没有不透风的墙,何况朱元璋的锦衣卫无孔不入,就算墙上没有孔,锦衣卫也能创造孔。
或许朱棣正是知晓锦衣卫的可怕,这段时间才会选择以静制动。
“至于晋王谋逆与万民血书一事,咱也调查清楚了,确实与你无关,你可以安心了。”
朱元璋说到这里,再次缓了一下,接着道:“晋王世子散播谣言一案,咱会秉公处理,正本清源,还你一个公道。”
朱棣闻言一喜,低头恭声道:“谢父皇。”
“事到如今,若你知晓其他与你三哥有关的事,皆可向咱禀告,不必有所顾虑。”
朱元璋故意面露期待之色,盯着朱棣说道。
他刻意向朱棣隐瞒晋王勾结凉国公蓝玉之事,是想试探一下朱棣是否知情。
不料,朱棣一脸的茫然道:“儿臣所知,皆已禀告父皇。”
“你三哥做了许多不法之事,甚至勾结军中宿将,你可知晓?”
朱元璋直接暗示道。
朱棣仍无动于衷,甚至面露疑色,诧异道:“竟有此事?”
朱元璋见朱棣表情自然,不似作伪,便转移话题道:“据锦衣卫调查,你三哥用天子仪仗是真,但他杀李中岳满门并非其命令,而是另有隐情。”
于是,朱元璋将其中隐情向朱棣做了一番解释。
原来,真相是晋王派去抓李中岳的王府队正,趁机公报私仇,毒杀了李中岳满门。
不久后,城里便起了谣言,说晋王要株连李中岳的亲戚、同窗及好友,这才令晋地官员人人自危。
数年前就有人告发晋王谋逆,后来懿文太子朱标奉命下去调查,发现晋王确实没有谋逆。
但晋王违法乱纪的事干了不少,百姓怨言很大,当时被朱元璋批评教育后收敛了很多。
今年年初春节家宴上,晋王朱棡被朱元璋特别关照,过去很多与晋王有过龌龊的官员怕他继位后搞清算,这才联合起来制造谣言打算搞倒晋王。
他们看中了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且为人刚正的李中岳,利用其弱点弄出了万民血书。
至于太原同知杨邦基携带血书投奔朱棣之事,锦衣卫密探也调查出了结果——杨邦基认为燕王朱棣御下有方,可以与晋王抗衡,敢向朱元璋揭发晋王罪行,才逃去北平。
实际上,朱元璋与朱棣并不知道,晋地那些与晋王有仇的官员,之所以敢联合起来冒死也要搞倒晋王,不仅仅因为他们害怕晋王继位后搞清算。
还有一个外在因素,那便是朱高煦的穿越,间接性的令朱标多活了大半年,这给道衍和尚争取了对付晋王的时间。
道衍和尚瞒着朱棣,暗中指使庆玄道人在太原府煽风点火、推波助澜。
而庆玄道人乃是深得晋王器重的谋士,他潜伏在晋王身边超过了三年,在太原府所做的一切皆十分隐秘。
他并不直接挑起当地官员与晋王的矛盾,而是借以许多情理之中的摩擦引发双方的对立,一步步令双方走到你死我亡的局面。
那些潜伏在太原府晋王宫的锦衣卫密探们,很难查出这些摩擦事件的背后有庆玄道人在推波助澜,而且他们也不会去主动调查此类事件。
毕竟此等官员与晋王的矛盾,皆源于治政理念及利益冲突,何况他们并没有对晋王下黑手。
由于秦王被宫人毒死之事发生不久,奉命潜伏在众藩王身边,监视、保护众藩王的锦衣密探们,谁也不敢大意,再让类似秦王遇害的事件发生。
密探们没心思去关注“藩王与地方官”
的冲突,他们只想确保藩王的人身安全,以免被皇帝砍脑袋。
...
办实业,练新军,一个工科男在明末的故事。...
药医系统?主修功德?兑换丹药?包治百病?这是要她走冒牌神医路线的赶脚?—已有包子守娘攻略鬼宝策良爹完本百万字小说,坑品是杠杠的,请放心收藏!...
一个神秘的圆盘,究竟会带给叶枫怎样的奇遇?一对强悍的眼睛,究竟能够进化到怎样的程度?叶枫的世界因为一个神秘的圆盘而改变,神秘的圆盘不仅能够让他变得无比强大,同时还能让他学会众多不可思议的技能…。透视之眼可以偷窥隔壁,强悍的瞳术可以秒杀强大敌人。...
清微派弟子陈青云入世修行,积修外功,驰骋在华夏官场,着力打造全民信用体系,当他即将走上华夏最高决策层时,却面临重大选择。...
宁先生,你离婚了?他晃了晃手里的红色本子,刚刚。那我们现在去领证好不好?她大胆的...